呼末二氧化碳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创建时间:2022-08-10 10:51


呼气末二氧化碳 (end tidal carbon dioxide,ETCO2) 监测是一项无创、简便、实时、连续的功能学监测指标。在急诊科的临床工作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为了规范并提高我国急诊医学领域对ETCO2监测的认识和临床应用,专家组制定了《急诊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专家共识》


//
原理


ETCO2监测的方法有吸光光度法、显色法、质谱分析法、拉曼散射分析法等。

临床上以吸光光度法最为常用。利用二氧化碳吸收4.26 μm波长的红外线这一特点,通过监测红外线衰减强度来计算二氧化碳的浓度。


//
仪器介绍


根据仪器的采样方式不同,可分为主流型和旁流型。


主流型仪器特点为气流直接经过测量室,检测管路为人工气道的一部分。

优点在于检测结果受气道内水汽和分泌物影响较小。

缺点在于持续监测仅可用于密闭气道,部分厂家产品明显增加气道管路负重和呼吸死腔。


旁流型仪器气流被动进入测量室。呼出的气体经由抽气泵抽取部分至测量室进行测量,抽气流速度为20~300 mL/min。

优点在于可用于非密闭气道,采样部位多样。

缺点在于采样口易受气道内水汽和分泌物影响,对于低流速通气或小儿,抽吸采样产生的气流丢失可能影响潮气量测定和呼吸机触发。

01
主流

02
旁流


//
临床应用




01
确定管路位置

人工气道定位

推荐气管插管后使用ETCO2监测仪判断插管位置。

完成气管插管以后,使用连续监测的ETCO2监测仪是判断管路位置的优选方法,优于胸部听诊、X线摄片。通常观察到连续4~6个以上的稳定波形即可判断气管插管在气道内。但注意该方法不能判断气管插管的深度。由于口对口人工呼吸可能将呼出气吹入患者胃内,或者患者短时间内服用了含碳酸盐的药物或食物,可导致采样前几次通气出现二氧化碳波形或者显色法检测装置出现假阳性。

但上述情况经几次通气后呼出气二氧化碳水平即降至大气水平,因此使用连续监测装置可鉴别。主流型和旁流型仪器均适用确定人工气道位置。对于心肺复苏患者,出现连续稳定的ETCO2波形可确定气管插管在气道内。没有出现波形则不能确定气管插管是在气道内还是在食道内。需要采用其他方法确定管路位置。


鼻胃管定位

建议鼻胃管插管后使用旁路ETCO2监测仪协助管路定位。

ETCO2监测仪可协助鼻胃管的定位,判断是否误入气道。Meta分析显示使用ETCO2监测,不论是显示波形或颜色改变,都能准确判断机械通气患者鼻胃管的位置。

鼻胃管口径小,仅可连接旁流型仪器或显色法检测装置。采样口应远离气道以避免呼气干扰。


气管插管患者的转运监测

建议带气管插管患者转运时监测ETCO2,协助判断人工气道异位。

转运气管插管患者时连续监测ETCO2,可及时发现气管插管脱出异位,减少转运的风险。


02
通气功能评价

低通气状态监测

建议小潮气量通气时监测ETCO2

对于治疗性低通气患者,例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保护性肺通气策略治疗时,小潮气量 (6 mL/kg甚至更低) 通气增加了二氧化碳潴留的风险。实时监测ETCO2,可以及时发现二氧化碳潴留,并减少动脉血气检查频次。

低通气高危患者监测

推荐深度镇静镇痛或麻醉患者监测ETCO2

对于存在低通气风险的患者,例如镇痛镇静、门急诊手术的患者,使用ETCO2监测仪发现的通气异常早于氧饱和度下降和可观察到的低通气状态。ETCO2监测被认为是最优术后呼吸抑制监测项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和英国与爱尔兰麻醉师联合会在2011年要求所有的麻醉过程中都必须监测患者ETCO2


气道梗阻判断

建议使用ETCO2监测仪判断小气道梗阻。

对于小气道梗阻导致通气困难的患者,如重症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在采用时间-二氧化碳分压监测仪时,由于肺泡内气体排出速度缓慢,时相Ⅱ波形上升趋于平缓。气体存留在肺泡内的时间较久,肺泡气的二氧化碳分压更接近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这一部分气体在呼气后期缓慢排出,使得二氧化碳波形在时相Ⅲ呈斜向上的鲨鱼鳍样特征性改变 (下图)。可以根据此特征性图形初步判断气道梗阻情况。严重气道梗阻患者,因死腔通气比例增大,可导致呼出气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下降。

“鲨鱼鳍”样改变

优化通气条件

建议机械通气患者监测ETCO2

对需要简易呼吸器和呼吸机通气辅助通气的患者,持续监测ETCO2可以及时发现通气过度或通气不足,指导优化通气条件,如通气频率和呼吸机触发条件等。对于治疗性高浓度二氧化碳通气患者可以精确调整吸入二氧化碳浓度。使用容量-二氧化碳分压监测仪还可以评估单肺通气患者通气血流比。评估通气血流比还有利于滴定呼气末正压的设置。


03
循环功能评价

判断自主循环恢复

推荐监测ETCO2协助判断自主循环恢复。

在心肺复苏的高级生命支持阶段,ETCO2数值突然上升10mmHg以上预示自主循环恢复。但复苏过程中ETCO2数值的变化受肾上腺素、碳酸氢钠等药物以及胸外按压质量的影响,需联合动脉血压等指标判断自主循环是否恢复。

判断复苏预后

推荐监测ETCO2协助判断复苏预后。

2015年AHA心肺复苏指南中指出,对于已经行气管插管的心肺复苏患者,经高质量心肺复苏,插管即刻与插管后20 min监测ETCO2数值均小于10mmHg,预示患者预后不良。对于非插管患者,不推荐使用ETCO2数值判断预后。

判断容量反应性

建议使用ETCO2联合评估容量反应性。

容量反应性是急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的重要参数。ETCO2监测联合直腿抬高试验判断容量反应性,ETCO2浓度上升大于5%可认为有容量反应性。ETCO2监测联合快速补液试验,需输注500 mL液体,ETCO2浓度上升>5.8%提示有容量反应性。


04
辅助诊断

肺栓塞筛查

建议筛查肺栓塞时监测ETCO2

目前ETCO2监测筛查肺栓塞主要有两种方法:

(1) 比较ETCO2数值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数值,若ETCO2下降而血中二氧化碳分压数值升高,则提示肺栓塞可能。

(2) 使用容量-ETCO2,计算死腔通气比例,比例上升可考虑肺栓塞可能。判断时需结合D-二聚体等其他指标或WELLS评分表评估肺栓塞病情。针对整形外科术后患者筛查肺栓塞的研究提示当ETCO2数值>43 mmHg,可不必进行CTA检查。

代谢性酸中毒

建议代谢性酸中毒患者监测ETCO2部分代替血气分析。

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可出现代偿性呼吸深大,导致ETCO2下降。临床通过监测ETCO2数值可间接判断酸中毒程度,减少了动脉血气检查的频率。目前报道针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ETCO2监测可以减少动脉血气的监测。


病情评估

建议尝试监测ETCO2协助评估病情。

异常ETCO2数值预示病情危重。ETCO2检测仪操作简便,可作为于急诊分诊参考依据,提升急诊分诊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以上内容来源:急诊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专家共识组.急诊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专家共识.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5):507-511.

北京万联达信科

提供专业的呼气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北京万联达信科仪器有限公司,是一家在呼气检测技术领域拥有完整独立自主知识产权,集专业医疗检测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总部位于风景秀丽的草场地国际艺术村内,在山东烟台和江苏昆山拥有生产和研发基地,并在全国多地设有分支机构。
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和发展,万联达研发团队在NDIR技术相关领域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光源选择、调制方式、气室设计和生产、探测器选择、软件算法、湿度、压力、温度、流量补偿等,成为团队的核心竞争优势,在国 内外同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由万联达独立研发的EtCO2模块在医疗呼吸监测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公司独立研发的其他气体分析仪设备相搭配,推出一套实用全面的满足用户所有CO2监测要求的理想解决方案。该系列产品已取得欧盟TUV颁发的CE认证。目前CO2模块客户遍布国内外,与各大知名监护仪、呼吸机、麻醉机均接口兼容。
//


— END —